欢迎观临甘肃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网站

  • 加入收藏
  • 返回首页
当前时间:
 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党史学习教育 >
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·探寻初心|铁人精神永放光芒
  • 发布日期:2021-06-23
  • 来源:管理员
  • 浏览量:0

 

       新甘肃·甘肃日报记者 曹剑南 严存义 李满福 张文博 徐俊勇

  在甘肃玉门这片土地上,曾经诞生过一位为祖国石油工业奋战终生的先锋战士,一位“宁肯少活20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”的英雄模范。他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铁人王进喜。

  日前,甘肃日报社、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公司、甘肃新媒体集团“奋斗百年路 启航新征程”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全媒体主题采访小组来到玉门油田,走进玉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,追寻铁人故事,倾听历史回响。

  “铁人王进喜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,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,是中华民族的时代英雄……”随着玉门铁人干部学院讲解员崔洋的深情讲解,看着一幅幅带着时代印记的照片、一件件刻着岁月痕迹的实物、一段段极其珍贵的视频画面,铁人的鲜活身影,一步步向我们走来。

 王进喜手握刹把、观察钻井进程。玉门铁人干部学院供图

  苦难磨砺:从放牛娃到石油工人

  王进喜曾说过,“我从小放过牛,知道牛的脾气,牛出力最大,享受最少,我要老老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‘老黄牛’。”

  1923年10月8日,王进喜出生在玉门赤金镇和平村。童年的王进喜历经磨难:6岁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外出讨饭;9岁当劳役,跟随父亲赶车去酒泉送羊毛;10岁为了给父亲治病,进山给地主放牛。后来又到黑煤窑背煤,挣钱养家。

  抗日战争爆发后,我国沿海港口和码头相继被日军占领,洋油的进口渠道全部阻断,而国内石油生产又基本为零,“一滴汽油一滴血”的呐喊成了民族危亡时刻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动员令,中国开采自己的石油迫在眉睫。

  1937年,玉门发现了干油泉。1939年开始开采。1939年至1945年期间,玉门油矿累计生产原油25.5万吨,占全国总产量的97%,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  1938年,15岁的王进喜进入油矿当苦工。当时工作生活条件非常恶劣,住的是窑洞,穿的是光板羊皮袄,吃的是稀粥和盐水辣子菜。

  1949年9月25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进玉门油矿,油矿和平解放。玉门油矿的和平解放为油矿的快速发展迎来了春天,也让王进喜这样的劳苦大众当上了国家的主人。

 

钻井闯将:全国石油战线的先进典型

  王进喜常说:“是共产党、毛主席使我这个旧社会的放牛娃成了国家的主人。我要跟着党干革命、搞建设,为共产主义奋斗一生。”

  1950年春,新生的玉门油矿招工,王进喜成为一名钻井工人。他虚心好学,积极参加扫盲班,学文化、学技术。

  经过刻苦努力,王进喜认识了一千多个字,可以独立地看报、读文件。“他的笔记通篇没有标点符号,有时碰到不会写的字,他就想方设法画符号代替:比如两个小人面对面,中间一个‘言’一个‘九’就表示‘研究研究’;两个小人中间划一杠就表示‘抬’的意思,一个圆里面有小点表示岩心获取率。”讲解员指着一张王进喜画着符号的笔记照片,为我们形象地讲述着。

  1956年4月29日,王进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他带头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1956年6月,他被破格提拔担任玉门油矿贝乌5队第三任钻井队长。

  贝乌5队建队之初,经常完不成生产任务,被人称作“豆腐队”。王进喜当队长后,在他的带领下,全面加强内部管理,大胆进行技术革新,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。1956年第一次打井过十口,超额完成了钻井任务,使“豆腐队”一跃而成了先进队,王进喜也被评为玉门油矿的先进个人。

  1958年7月,石油工业部提出在石油战线开展钻井竞赛,主要在新疆和玉门两地展开。一向不服输的王进喜主动请缨参加竞赛。他带领贝乌5队奋战三十昼夜,完成钻井进尺5009.47米,创造了全国最高纪录。

  竞赛胜利后,王进喜作为贝乌5队代表,于当年10月赴新疆参加石油部召开的克拉玛依现场会。会上,石油部命名贝乌5队为“钢铁钻井队”,王进喜被誉为“钻井闯将”。从此,王进喜成为全国石油战线的典型。

会战大庆:“宁肯少活20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”

  “有条件要上,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”“宁肯少活20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。”伴随着王进喜这些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,开启了他在大庆油田奋战10年的辉煌历程。

  1959年9月26日,大庆油田宣告诞生,一场震惊中外的石油大会战打响。

  得知会战大庆的消息,王进喜当即请战上大庆!1960年3月25日,王进喜一行抵达大庆油田萨尔图火车站。

  很多队员一下车,面对冰天雪地的茫茫荒原都傻了眼,可王进喜下车一不问吃,二不问住,先问:“我们的钻机到了没有?我们的井位在哪里?这里的钻井最高纪录是多少?”他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油井来,把我国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。

  4月2日,1205钻井队好不容易盼到火车运来了他们的钻机和设备,可找不到吊车,重达60多吨的钻机无法卸运。队员们束手无策,开始埋怨。王进喜却说:“大会战也像打仗一样,只能上,不能退;只能干,不能等!”于是他带领大家甩开膀子,喊着号子,用绳子拉、撬杠撬、滚杠滚,连续奋战三天三夜,硬是靠“人拉肩扛”把钻机卸了下来,运到了9公里外的井场,把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。

  在这一过程中,王进喜喊出了“石油工人一声吼,地球也要抖三抖。石油工人干劲大,天大困难也不怕”的豪迈口号。

  1960年4月29日,大庆召开石油会战万人誓师大会,王进喜披红戴花,骑马绕场一周,大家高呼:“向铁人王进喜学习!”“人人争做铁人!”

  万人大会后,大庆油田大会战全面打响。王进喜带领的1205钻井队按计划搬到杨四屯,打试验区的一口关键井——2589井。当时王进喜因井队搬家时右腿被钻杆砸伤,伤势严重,但他不顾大家劝阻,两次从医院跑回来,忍着疼痛拄着拐杖指挥打井。当2589井打到700米时,突然发生了井喷,强大的油水流夹杂着泥沙冲天而起,如果不及时压住,后果不堪设想。压井需要重晶石粉,当时井上的不够用。王进喜和工人们研究决定加水泥和黄土来提高泥浆比重,可水泥加进去不能有效融合。在危急关头,王进喜不顾腿伤,扔掉拐杖,带头跳进泥浆池,用身体搅拌泥浆!随后,有5名队员也跟着跳了下去。经过3个多小时的顽强搏斗,井喷最终被制服了。当队员们把王进喜拉上来时,他伤腿上的纱布早已不知去向,伤口已是血肉模糊,当场昏了过去。后来有人曾问王进喜:“当时情况真的那么危机,需要您亲自跳进去吗?”王进喜只是淡然地说道:“我是一名石油工人,这是我的责任。”这就是英雄的铁人王进喜!

  在王进喜的带领下,大庆油田开发建设迅猛,只用了三年半时间,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。1963年12月,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:“我国需要的石油,现在可以基本自给了。”

 

 筑魂固本:铁人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

  铁人曾说过:“我没有多大本事,就是相信共产党。我这一辈子就是要为国家干好一件事:快快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。”

  王进喜由于长期的工作劳累和不规律的生活习惯,刚到大庆不久便落下了严重的胃病。1970年4月17日,铁人的病情突然加重。经检查被确诊为胃癌晚期。

  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,王进喜因胃癌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病逝,享年47岁。

  斯人已逝,风范永驻!

  “铁人虽然离开了我们,但他精神永存,为后人树立了永远的丰碑。”玉门铁人干部学院副院长李杰动情地说,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:“在石油战线弘扬的大庆精神、铁人精神,实际上包括克拉玛依精神、玉门精神,这种精神的弘扬,至今仍然需要,而且永不过时。”

  铁人精神内涵丰富,主要包括:“为国分忧、为民族争气”的爱国主义精神;“宁肯少活20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”的忘我拼搏精神;“有条件要上,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”的艰苦奋斗精神;“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”“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、真本事”的科学求实精神;“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”、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。铁人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
  “铁人王进喜作为一面旗帜,是玉门油田的光荣和骄傲,也始终是激励玉门油田前行的一种精神力量。”玉门石油管理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玉华说,在铁人精神鼓舞下,从上世纪60年代起,玉门油田担负起“三大四出”(大学校、大试验田、大研究所,出产品、出人才、出经验、出技术)的历史重任,先后会战大庆、南下四川、跑步上长庆、二进柴达木、三战吐鲁番,曾先后向全国各油田输送骨干力量10万多人、各类设备4000多台(套),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“摇篮”。著名诗人李季曾赋诗盛赞玉门:“苏联有巴库,中国有玉门。凡有石油处,就有玉门人。”

  王玉华介绍,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,玉门油田先后经历了60万吨稳产10年、50万吨稳产11年、40万吨以上稳产10年,期间老君庙油田依靠传统工艺的创新运用,做到了综合含水32年保持基本不升和原油产量相对稳定,创世界同类油田开发高水平,曾四次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“高效开发油田”荣誉称号。

  进入“十四五”,走过80多年历史的玉门油田,肩负起做“资源型老企业转型发展典范”“中石油西部新能源发展基地”“甘肃省氢能源产业链链主企业”的重任,开启了建设基业长青百年油田的新征程。

  祁连巍巍,雪山绵延,铁人精神永放光芒;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,学习铁人再创辉煌!

版权声明:凡注有稿件来源为“中国甘肃网”的稿件,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,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“中国甘肃网”。

 

 

附件下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