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防接种 守护健康
- 发布日期:2021-04-23
- 来源:管理员
- 浏览量:0次
预防接种 守护健康
2021年4月25日是我国第35个“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”,国家卫健委确定今年的宣传主题是:“接种疫苗,防控疾病,守卫健康,守护一生”。预防接种是把疫苗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,产生抗体,获得特异性免疫,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,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,是预防传染病最直接、最有效、最经济的方法。
1.什么是疫苗?
疫苗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,经过人工减毒、灭活或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,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。我国将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。
2.免疫规划疫苗有哪些?
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,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。主要包括:乙肝疫苗、卡介苗、脊髓灰质炎疫苗、百白破疫苗、麻腮风疫苗、白破疫苗、甲肝疫苗、流脑疫苗、乙脑疫苗,以及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接种的出血热疫苗、炭疽疫苗和钩端螺旋体疫苗。
儿童接种疫苗一览表
疫苗名称 | 接种时间 | 疫苗可预防疾病 |
乙肝疫苗 | 0、1、6个月 | 乙型肝炎 |
卡介苗 | 出生时 | 结核病 |
脊灰疫苗 | 2、3、4个月 | 脊髓灰质炎 |
百白破疫苗 | 3、4、5、18-24个月 | 百日咳、白喉、破伤风 |
白破疫苗 | 6周岁 | 白喉、破伤风 |
麻风(麻疹)疫苗 | 8个月 | 麻风、麻疹 |
麻腮风(麻腮、麻疹)疫苗 | 18-24个月 | 麻风、麻疹、腮腺炎 |
乙脑减毒活疫苗 | 8、18-24个月 | 流行性乙型脑炎 |
A群流脑疫苗 | 6-18(间隔3个月) |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|
A+C群流脑疫苗 | 3、6周岁 |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|
甲肝减毒活疫苗 | 18个月 | 甲型肝炎 |
不同的疫苗,有不同的免疫程序,这是根据抗体水平在人体内变化、疾病感染风险、临床试验和多年科学实践为依据而制定,确定开始接种年龄和接种间隔。如乙肝疫苗、百白破联合疫苗、脊灰疫苗等至少需要完成3剂接种才能使儿童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。随着孩子的长大,身体内原有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。因此,有些疫苗还要进行加强免疫。
4.预防接种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?
有皮上划痕、注射(皮下、皮内及肌肉注射)、口服、喷雾吸入等。
5.预防接种的禁忌症有哪些?
(1)暂时禁忌症。早产儿、难产儿,正在发热或患一般疾病的急性期儿童就属于“暂时禁忌症”。这些宝宝可以在疾病康复后补种。
(2)绝对禁忌症。如果宝宝具有免疫功能缺陷、或是严重过敏体质,就属于“绝对禁忌证”,接种疫苗可能发生异常反应,甚至危及生命,所以绝对不可接种疫苗。
6.预防接种的反应有哪些?
(1)正常反应
局部反应如轻度肿胀和疼痛,如百白破疫苗接种后,宝宝屁股上出现硬结就是吸附制剂接种后常见的现象。
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,一般发热在 38.5 ℃以下,持续 1-2 天均属正常反应。
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,多喂水、并注意、多休息即可。
(2)异常反应
●异常反应的表现有:局部感染、无菌性脓肿;晕针、癔病;皮疹、血管神经性水肿、过敏性休克等。
●遇到晕针、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让接种者平卧、头部放低、口服温开水或糖水;与此同时立即请医生作紧急对症处理。出现皮疹,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应用脱敏药。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表现为接种后很短时间内宝宝面色发白、四肢发凉、出冷汗、呼吸困难、甚至神志不清、抽搐等。此时一般医生会立即给宝宝进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,同时给激素和脱敏药观察治疗。
●切记:宝宝接种疫苗以后,必须在接种所在卫生室留观30分钟,以观察是否有异常反应发生。
7.为什么有些疫苗需要加强免疫?
基础免疫所获得的特异性抗体,有些无需加强免疫;有些在体内只能维持一段时间,待身体内抗体浓度降低时,应再接种,通过再次接种刺激机体产生抗体,使抗体维持在足以抵抗病原体的水平。
8.如果孩子因处于发热期/过敏期,错过了疫苗接种,如何补种?
如果您的孩子由于发热或过敏等原因错过了接种疫苗的时间,应当在症状消除、恢复健康后尽快去当地预防接种门诊或指定地点补种。家长可电话咨询接种点询问补种安排。
参考来源:中国疾控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