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观临甘肃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网站

  • 加入收藏
  • 返回首页
当前时间:
 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健康促进 > 健康知识 >
新冠“复阳”人群具有传染性吗?
  • 发布日期:2022-11-27
  • 来源:管理员
  • 浏览量:0

 

微信截图_20221125125629.png

 

 

640 (1).png

 

 

1

什么是“复阳”?

 

“复阳”是指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解除隔离或出院(舱)后,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再次出现阳性的情况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结合病程、核酸检测Ct值动态变化等快速评估其传播风险,如核酸检测 Ct值≥35,则无需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管控。

 

 

2

为什么会“复阳”?

 

“复阳”有两个原因:

 

1.间歇性排出的脱落病毒片段。

 

2.再次感染另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突变株。

 

分析以上两个原因之前,需要回顾一下新冠病毒Ct值的相关概念。Ct值,全名叫Cycle threshold,即循环数阈值,目前核酸检测使用的是聚合酶链反应(PCR)技术。

 

PCR的原理非常简单,就是通过聚合酶链反应,在体外负责病毒RNA的扩增。由于感染者样品中的病毒量太少,就先用PCR扩增到数目足够再检测。

 

PCR技术可以检测出是否有病毒,但是不能区分病毒是否有活性——即到底是有传染能力的“活病毒”,还是没有传染能力的“死病毒”(病毒片段),无法判断。

 

 

 

有报道显示,出院(舱)康复人群“复阳”后并未分离出活病毒,“复阳”可能是检测到失活的病毒片段。

 

因此,当出院(舱)后人员PCR技术检测为阳性时,并不等同于有传染性,因为对于康复期患者,当Ct值≥35时,已经不能分离出活病毒,此时患者并不具有传染性。

 

如果身边出现“复阳”病例,而又没有进行下一步的收治及社区管控,那么往往是因为其Ct值≥35,意味着此类患者已经不具有传染性,所以也不需要戴着有色眼镜,刻意躲避。

 

说得更容易理解一些:

 

我们在采咽拭子的时候

 

 

 

 

会从喉咙里挑出一小部分体液

然而,在实际情况下

病毒并没有那么容易观察到

需要用一种叫聚合酶链反应(PCR)的技术

将样品中的病毒数量扩增

 

Ct值越低,代表病毒浓度越高

Ct值越高,则代表病毒浓度越低

举个例子:

用PCR扩增咽拭子样品

当Ct值等于40,即扩增了40个循环时

这时候还没有检测出足够量的病毒数

则说明病毒很少

或压根没有

即为阴性

 

此外,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1~2周会逐渐产生抗体,但随着时间延长,抗体水平会有所下降,且毒株在不断变异,所以康复人群依然有再感染变异毒株的可能,对于“复阳”人群是否有传染性,需要结合Ct值等综合判断传播风险。

 

3

“复阳”人群如何管理?

 

曾感染过经治疗或隔离观察出院(出舱)的人群如果核酸检测提示阳性需要仔细分析甄别,根据防控指南的管理原则,分别对待总结如下:

 

如果Ct值≥35

 

1.完全没有任何症状体征,无需管理,不需要判定密接(与其共同居住、共同工作等接触频繁的人员)。

 

2.如出现发热、咳嗽等相关临床表现,或CT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加重,应立即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,根据病情进行分类管理治疗,但无需对其密接者进行追踪和管理。

 

如果Ct值<35

 

1.没有症状体征,需要结合病程、Ct值动态变化等快速评估其传播风险(传播风险会由相关专业人士科学判定),如有传播风险按感染者管理,判定和管控密接;如无传播风险,不再进行管控,无需判定密接。

 

2.同时出现了发热、咳嗽等相关临床表现,或CT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加重,应立即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,根据病情进行分类管理治疗,同时需要判定和管控密接。

 

 

科学认识“复阳”

消除对“历史阳”的恐惧

保持乐观的心态

就是我们一起战胜疫情的法宝

 


 

来源丨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(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
附件下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