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观临甘肃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网站

  • 加入收藏
  • 返回首页
当前时间:
 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健康促进 > 健康知识 >
春季,注意这三类食物中毒
  • 发布日期:2023-02-19
  • 来源:管理员
  • 浏览量:0

“立春后,随着气温逐渐回升,各类致病微生物开始活跃起来,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呈现易发、高发态势,特别是食物中毒防不胜防。”2月17日,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营养科营养师李萍表示,春季要预防马铃薯、酸菜和野菜等中毒。

马铃薯
要挖去芽眼周围部分

马铃薯(又名“土豆”)是家家户户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。在贮藏过程中,由于温度、光照等因素使马铃薯变绿或发芽,发芽的马铃薯中含有龙葵素,是一种毒性较强的糖苷生物碱(SGAs),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刺激作用,引起出血性胃肠炎、溶血、中枢神经系统抑制、呼吸中枢及运动中枢麻痹等。

马铃薯中毒后,潜伏期数分钟至数小时,主要症状为咽部瘙痒、发干、胃部烧灼、恶心、呕吐、头晕、耳鸣瞳孔散大等。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。一旦发生应立即就医进行催吐、洗胃等对症治疗。

预防措施:马铃薯应存放于干燥、凉爽、避光的地方,防止发芽变绿。已发芽或变绿的马铃薯,应切除发绿部分和幼芽,挖去芽眼周围部分,烹调时宜蒸煮炖,加点醋有利于龙葵素的分解。

酸菜中毒
可服用维生素C解毒

酸菜作为北方冬春季常吃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,甘肃尤以酸菜和浆水的食用较多,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、矿物质、膳食纤维及其他营养物质,具有降低胆固醇、调节肠胃及排毒等功效。

酸菜中毒主要是食用腌制不当、腐烂变质的酸菜,以及食用过多而引起的“亚硝酸盐中毒”和“细菌性食物中毒”。

亚硝酸盐中毒发病急,潜伏期一般在1-3小时,主要症状为皮肤、嘴唇等青紫,自觉有头疼、头晕、乏力、胸闷、呼吸急促、恶心、呕吐、心慌等,严重者昏迷、惊厥、大小便失禁,可因呼吸衰竭导致死亡。主要解毒剂为亚甲兰(又称美兰),同时服用维生素C有利于解毒。

预防措施:目前酸菜和浆水的生产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,产品质量参差不齐。建议腌制咸菜的时间在20天以上,一次食用不过量。

野菜中毒
严重者肝肾功能衰竭

野菜是指野外自然生长的可作蔬菜食用的野生或半野生植物,常见野菜有苦苣、菡菠、灰灰菜、地软、荠荠菜、苜蓿、蕨菜、乌龙头等,也有野生食用菌。

野菜中毒往往是由无法正确分辨、误食及不正确烹饪引起,其中野蘑菇中毒(毒蕈中毒)最为常见。因含有不同的生物碱、甙类和毒蛋白质等物质,进入人体会造成消化系统、神经系统、肝肾等不同程度的损害。

野菜中毒潜伏期多为数小时,多数患者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,也可出现流泪、出汗、瞳孔缩小、神经兴奋或抑制等神经系统症状,严重的会出现肝脾肿大、黄疸、肝肾功能衰竭等症状。一旦误食出现以上症状,应立即就医进行洗胃、导泻等对症支持治疗。

预防措施:对不认识、不熟悉的野菜不采、不吃,卫生环境较差的区域及公路周边的野菜也不要采摘。生食野菜应清洗干净。对不宜生食的野菜,需要经浸泡、蒸煮、烹调等处理。

来源丨甘肃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
附件下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