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观临甘肃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网站

  • 加入收藏
  • 返回首页
当前时间:
 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健康促进 > 健康知识 >
家长老师请注意!这种传染病已进入高发季→
  • 发布日期:2024-04-09
  • 来源:管理员
  • 浏览量:0

随着气温回升

又到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

学校和托幼机构等

人员密集场所

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升高

 

家长和老师

要多关注孩子

手、足、口等部位的症状表现

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

 

 

 

 

4至7月为春夏季感染高峰

 
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疾病。全年均可发病,4—7月为春夏季高峰,9—11月为秋季高峰。


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医师郭欣介绍: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口腔、手脚有没有相应的皮疹,或者也会有一些其他症状;有些孩子在早期可能会出现低热或者拒食、口腔疼痛、流口水等;大一些的孩子会说嘴里面长东西或者是手上脚上不舒服,这类表现可以早期发现。

 

 

据了解,手足口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约为2-10天,平均3-5天。临床表现多以发热,口腔黏膜出现疱疹,手、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、疱疹为主,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缺乏等症状。患儿通常病情症状较轻,呈自限性,一般预后良好,7-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。


郭欣介绍,有一部分婴幼儿会出现脱水,这是比较严重的危害。再有一部分血清型肠道病毒会引起比较严重的手足口病。“我们叫‘重症手足口’,它的表现更多样,包括脑干脑炎,甚至会有中枢性的呼吸衰竭、肺出血、肺水肿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全身样的症状。”

 

 

家长一旦发现以下几种情况,

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:

  • 出现38.5℃以上的高热体温。

  • 孩子由于口腔内的疹子造成极其严重的疼痛,导致进食较差,尿量减少。

  • 孩子出现睡眠增多、精神差等和平时状态完全不一样的情况。其他的一些重症表现包括面色苍白、心率增快,也要到医院及时就诊。

 

 

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

需注意个人卫生 

 

 

据介绍,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都可以是手足口病传染源,隐性感染比例较大。患者发病前具有传染性,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。

 

  •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样且容易实现,主要的传播方式为密切接触传播。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、疱疹液、鼻咽分泌物、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绢、牙杯、玩具、餐具、奶瓶、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;

     

  • 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如咳嗽、打喷嚏等;

     

  •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。

 

此外,患者发病前就具有传染性,隐性感染比例较大,通常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。

 

郭欣提示,预防手足口病首先要做到手卫生,要用肥皂水或洗手液以及清水对手进行充分清洗。其次,要增强孩子的体质,包括饮食均衡、充分睡眠、适当运动,以有效对抗疾病。手足口病流行期间,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。

 

建议EV71疫苗接种对象为≥6月龄易感儿童,越早接种越好;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,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。

 

感染手足口病后怎么办?

01.健康监护: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,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,年龄3岁以下、病程3天以内和EV-A71感染为重症高风险因素。如出现持续高烧(体温38.5C以上超过3天)、神经系统异常(出现精神萎靡不振、嗜睡、易惊、烦躁或肢体颤抖抽搐等)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。

 

02.居家消毒: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、玩具、地面等,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-2次。患者的分泌物、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,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,作用30分钟后,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。

 

03.做好隔离: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,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,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,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。对与其共同居住的其他儿童应采取隔离措施。
 

手足口病传染性强

但可防可控

做好预防措施

呵护幼儿健康

让我们一起努力!

 

来源丨人民日报、央视新闻、中国疾控中心(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附件下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