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发布日期:2024-07-30
- 来源:管理员
- 浏览量:0次
一、物理性健康风险防护
防止溺水:
尽量避免在洪水中行走或驾车;如果洪水继续上涨,避难场所已无法自保,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,或迅速找一些门板、桌椅、大块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;确保儿童等重点人群远离洪水积存区域。
防止触电:
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、铁塔;如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电线断头下垂时,一定要迅速避开,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;不要使用未经专业人员维修的被水浸泡过的电器。
二、生物性健康风险防护
可通过穿长袖衣服、将裤腿卷入袜子、喷洒驱蚊液等方式防止蚊虫叮咬;避免接触老鼠或其他野生动物,防止被咬伤。
做好伤口护理,伤口最好用防水材料包裹,保持伤口清洁,避免接触洪水;如果伤口与洪水接触,立即用清洁水和肥皂冲洗;如果伤口出现红肿、体液渗出等感染迹象,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救助,并根据伤口情况由医护人员确定是否注射破伤风疫苗。
三、化学性健康风险防护
一氧化碳中毒风险预防与处理:室内环境使用发电机、抽水泵等器械时,应注意保持室内外空气畅通;如发现一氧化碳泄露的情况,急救者应选取低姿态或俯伏状态进入现场,立即打开门窗,将中毒者迅速移至空气新鲜、通风良好处,保持呼吸道通畅,并及时寻求医疗救助。
其他化学品风险防护:一般来说,不论是否经过证实,都可以认为洪水是被污染的不安全水体。远离疑似化学品污染水域与物品,特别是强酸、强碱及其他腐蚀性化学品;在化工厂附近参与工作的人员需额外关注工厂相关状况,包括工厂类型、设施破坏情况、化学品类型、天气状况等,有特殊发现及时上报相关部门;如有水面石油泄漏状况的发生,切勿靠近,及时联系相关部门;如受到化学品伤害,应及时寻求医疗救助。
四、饮水与食品安全
饮用自来水需听从当地自来水公司或政府部门的相关建议,饮水优先选择顺序为:瓶装水>煮沸水>临时水处理设备出水。如自来水可以使用,应打开水龙头释放至少3分钟再接水,并煮沸1分钟后饮用。被洪水淹没的井水不能急于饮用,也不可用于洗菜。再次使用前需经过处理和消毒,之后煮沸饮用。丢弃与洪水直接接触过的食品和性状气味发生改变的食品。如冰箱断电超过4小时,冰箱储存食品有可能变质,建议不再食用。
五、抗洪人员健康防护
需配备的防护装备,包括防水手套、全身防水服、绝缘橡胶靴,防溅护目镜,戴口罩;疲乏应对,调整工作间隔,加强休息,防止出现低体温症状;改善工作条件(包括休息环境、食品质量、卫生设施等),及时疏解心理压力。
(六)消毒人员健康防护
需配备防护装备,包括口罩、一次性使用手套、工作衣和绝缘橡胶靴等。消毒工作完毕后,应将所有的消毒工具进行清洗,然后依次脱下工作衣、帽、口罩(或其他防护用具),衣服折叠好,将工作服外层表面卷在里面,放入专用清洗袋中以备清洗。消毒人员在进行消毒操作时不宜吸烟和饮食。
目前
多地出现多雨季节
连续降雨之后
会面临着居室进水、墙壁损毁、
家具被浸泡
积水增多、蚊虫孳生等问题
有针对性地开展
室内外环境的清洁与预防性的消毒
能消除健康风险
具体建议如下
一、要做好室内环境清污
雨水过后,室内如有积水滞留时要尽快清除积水,对被淹的场所进行彻底清污,及时清理滞留的垃圾和废弃物,以减少环境污染和传染病传播风险。
二、做好被淹物品的清洁和消毒
要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,首先需对室内物品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,清理时对物品进行分类处置,对于不易吸水的材料,清洁以后要进行晾晒。对于容易吸水,难以清洗和干燥的物品,以及被洪水浸泡过的食品、饮料或药品,建议直接丢弃。被雨水污染的生活用品,清洁后要进行消毒,消毒的时候,对家具、墙面、地面、玩具等物体表面,可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、擦试消毒,作用30分钟以后用清水擦洗干净。餐饮具,首选的是煮沸消毒,煮沸时间应该在15分钟以上。对于可能被污染的水龙头表面以及水嘴内壁可以用有效氯擦试消毒,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干净,并打开水龙头冲洗管路及出水口。
三、做好居室通风换气和受潮物品的晾晒
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,以减少潮湿和霉菌的滋生;将受潮的家具、地毯以及衣物拿到户外进行晾晒,防止霉菌滋生。
四、做好外环境清理和重要场所的消毒
外环境一般以清污为主,对于重点的场所,在清污以后要做消毒处理。及时清理居室周边的雨水、垃圾,翻盆倒罐清除积水,以减少蚊虫孳生。必要时使用杀虫剂。对受淹的水源、厕所、牲畜养殖场所等应全面进行消毒。
在血吸虫病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地区,在做清洁的时候,要做好个人防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