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观临甘肃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网站

  • 加入收藏
  • 返回首页
当前时间:
 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健康促进 > 健康知识 >
国际罕见病日丨“罕见”也需要被“看见” !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3-01
  • 来源:管理员
  • 浏览量:0

2025年2月28日

是第18个国际罕见病日

今年的主题是“不止罕见”

罕见病,又称“孤儿病”

是指流行率很低、很少见的疾病

不同国家和地区

对罕见病的定义有所不同

世界卫生组织定义

患病人数占总人口

0.65‰~1‰之间的疾病或病变

属于罕见病

大家比较熟悉的罕见病有

“渐冻人症”(肌萎缩侧索硬化症)

“月亮的孩子”(白化病

“瓷娃娃症”(成骨不全症

“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”(苯丙酮尿症

目前

全球已知罕见病超过7000种

患者总数达3亿多人

我国现有各类罕见病患者超2000万

 

01
罕见病是如何发生的?
 
 
 

 

 

研究表明,约80%的罕见病是由遗传缺陷引起的,约有50%的罕见病在出生时或者儿童期即可发病。

 

从遗传学上讲,人类在不断繁衍、进化的过程中,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,导致常规染色体遗传可能发生突变。

 

这其中有些是为了适应环境而发生的有利突变,也有些是随机突变,可能改变基因的正常功能,进而导致疾病,引发临床症状。

 

 

02
如何预防罕见病?
 
 
 

医学文献称,每个人身上都有5~10个缺陷基因,一旦夫妻双方拥有相同的缺陷基因,就有可能生下有罕见病的宝宝。

 

因此,把好预防关,早发现、早干预才是罕见病防治的最佳途径。通过婚前或孕前筛查、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、新生儿筛查的三级预防策略,可以有效防范罕见病的发生。

 

01
 
一级预防
 
 
 

 

避免近亲结婚:近亲结婚会增加遗传病的风险。

适龄生育:高龄产妇胎儿染色体异常概率升高。

孕前检查:进行遗传咨询和携带者筛查,识别潜在的遗传风险。

补充叶酸:孕前及孕后三个月补充叶酸,预防神经管缺陷。

 

02
 
二级预防
 
 
 

 

产前筛查:进行孕妇血生化指标、染色体异常和NTD筛查。

产前诊断:对高风险孕妇进行绒毛或羊水穿刺,进行细胞及分子遗传学检测。

 

03
 
三级预防
 
 
 

 

新生儿筛查:出生后对新生儿进行先天缺陷筛查,早期发现并干预。

 

除此之外的罕见病还包括:少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(HED)、镰状细胞性贫血(SCD)、成骨不全症等等。

 

不过近些年随着科技进步,罕见病治疗领域取得了发展,为罕见病患者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!

面对这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痛,除了理解、关爱和必要时伸出援手。最重要的是:从你我做起,科学预防,尽量减少罕见病的发生!

 
 
 
来源丨健康中国、广西疾控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编辑丨甘肃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、奔流新闻
审核丨一审 李海波   
审核二审 杨晓梅  
审核三审 苏亚平
附件下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