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发布日期:2023-04-25
- 来源:管理员
- 浏览量:0次
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
每次开口说话之前
总要先发出
“咳咳”“哼~~”的清嗓子声音
仿佛这是必须的仪式
甚至有时即使不说话
也要时不时清清嗓子
仿佛已经形成了习惯
但殊不知
频繁清嗓
其实对嗓子会有损害
那么为什么会清嗓子?
清嗓子有哪些危害?
如何避免清嗓呢?
今天就来好好了解一下
1. 紧张
比如面试、公开演讲时,由于紧张和压力,可能会不自觉地清嗓,松弛喉部肌肉以缓解焦虑。
有研究发现儿童的频频清嗓行为在情绪紧张时会加剧,在精神集中时减少,学校恐惧症、对成绩的认知性压力等都会加剧频频清嗓行为。
2. 外部环境影响
雾霾、飞絮、粉尘油烟会使空气中含有大颗粒物质,这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刺激和伤害,进而导致喉咙不适和疼痛感。
3. 不良的生活习惯
饮水过少、吸烟、喝酒、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诱发喉咙不适。
饮水过少会导致喉咙黏膜缺水,喉咙黏液分泌减少,从而导致喉咙干燥和不适。烟草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,如尼古丁、苯、甲醛等,这些有害物质会对喉咙黏膜造成损害,引起喉咙炎和喉咙不适等症状。
喝酒会引起喉咙黏膜的炎症,从而导致喉咙不适和疼痛等症状。
长期熬夜会导致免疫力下降,从而容易引起各种疾病,包括喉咙炎、喉咙干燥等。
4. 咽喉部疾病
当患有咽喉部疾病如鼻炎、喉炎、急慢性咽炎等会导致咽部分泌失调,这时就会通过清嗓来缓解不适。
由于咽喉部炎症的持续存在,或黏膜表面出现分泌物附着,会造成人体的不适感。
人体通过“清嗓”动作排除这些“异物”,减轻不适感。
5. 急慢性鼻炎、急慢性鼻窦炎、过敏性鼻炎
由于鼻腔分泌物过多,部分向后流到咽喉部。少量的分泌物可能会随着我们的饮水、进食等动作不自觉地下咽。但仍有分泌物会刺激咽喉部黏膜造成不适感,从而产生更多的分泌物,人体通过“清嗓”动作排除分泌物。
正常情况下,我们发声时两侧声带拉紧、声门裂变窄、甚至几乎关闭,从气管和肺冲出的气流不断冲击声带,引起振动,在喉内肌肉协调作用的支配下,使声门裂受到有规律性的控制,喉部发出的声音为基音,受咽、口、鼻、鼻窦、气管和肺的共鸣作用而增强和使之发生变化,成为听到的声音。
而做清嗓这个动作时,会在瞬间使声带拉紧,呼吸道内外的气流还会猛烈地振动声带,从而使之受损,不仅会让喉咙变得更加干痒,还会诱发慢性咽炎等疾病。
1. 损伤声带
气流猛烈地震动声带,气流猛烈地震动声带,可造成损伤,加重声带不适,造成嗓音沙哑。
2. 引发声带疾病
清嗓时,气流会冲击声带,若造成声带充血、水肿,就会引发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,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急性、慢性咽炎。
3. 伤害咽喉黏膜
反复清嗓会使咽喉表面附着的一层起保护作用的分泌物受损,咽喉黏膜受到伤害,易导致急性、慢性咽炎。
为了避免频繁清嗓,我们需要更加爱护自己的嗓子。那么,如何才能做到呢?下面就来介绍一些方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