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发布日期:2024-08-14
- 来源:管理员
- 浏览量:0次
暑期,不少家长表示
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遭遇了挑战
平时孩子上学
和家长相处的时间较少
亲子关系比较和谐
到了假期
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相对较长
矛盾冲突便多了起来
今天
我们从两个案例出发
对亲子关系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
希望对家长有所帮助
小帅(化名)14岁,上初二。他平时比较粗心大意,小学时成绩还可以,但上初中后成绩开始下滑。暑假前的期末考试,小帅又没考好。这让他妈妈很不满意,经常数落他。小帅听多了就很烦躁,没少因为学习跟妈妈发生争吵,后来妈妈不管说什么,只要一张口,小帅就非常抵触。原本活泼开朗的小帅,因为成绩不好经常被批评,变得越来越内向,整天躲在房间里玩手机。只要妈妈没收手机,就会引发“世纪大战”。无奈之下,妈妈带他来到医院精神科就诊。
经过详细诊疗,小帅存在以下问题
-
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。小帅从小学开始,上课就容易走神、小动作多、粗心马虎、丢三落四。上初中后,学业任务加重,他经常错过老师讲的关键内容,导致成绩不断下滑。
-
抑郁焦虑情绪。学习成绩下滑,小帅心里比任何人都着急,但又控制不住上课走神,他的自信心因此受到打击,导致他经常出现情绪低落、精力下降、不愿社交、想法悲观等状况。有时,小帅心情很不好的时候,甚至会怀疑活着是否有意义。
-
过度使用网络。小帅暑期花大量时间玩手机游戏或看短视频,以此逃避现实,一旦不能玩游戏,就会烦躁、愤怒,已经符合网络依赖的症状标准。虽然目前还不能诊断小帅为网络成瘾,但是不能忽视这种风险。
1.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。家长要尽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,不要因为生气就对孩子发泄不满,尽量情绪稳定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,同时也要认真了解孩子的困难和理由,与孩子形成有效沟通。家长要反思孩子的能力与自己的期望是否相称,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,这样可以大大改善亲子关系。此外,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优点,意识到世上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完美的,也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完全一无是处,要积极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,对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,要将批评改为诚恳的建议和鼓励。
2.帮助解决困难。小帅存在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问题,妈妈带他就诊,排查了可能引起注意力缺陷的原因后,对症给予改善注意力的药物和注意力训练。
3.完善性格培养。虽然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,但成绩不应成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。小帅平时乐于助人,有上进心,这是值得夸奖的地方。家长可以和孩子商议,培养一些业余爱好,让孩子多尝试一些运动,开阔视野,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。也可以帮助小帅组织一些同学集体活动,加强同伴支持。
经过小帅和家人的尝试,亲子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,小帅感到自己被接纳,情绪明显好转,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。在家人的帮助下,小帅的假期生活丰富起来,玩手机的时间明显减少,抑郁焦虑情绪和网络依赖症状也明显减轻了。
小美(化名)16岁,是一名高一女生。小美的父母文化水平都很高,妈妈比较容易焦虑,做事一贯认真仔细,遇到事情先担忧后解决。小美从小就是一个心思细腻、敏感的孩子,受妈妈影响,她也经常有各种担心。
小美的父母认为,女儿一定比他们优秀,于是把各种辅导班和才艺班都安排上,言语间也经常流露出很高的期望,认为她必须考上名校才行。小美的焦虑性格加上长期的慢性压力,导致她从初三开始出现情绪低落,有时整夜失眠,但她不敢跟父母说。高一上学期,她情绪低落明显加重,经常感到无比烦躁,甚至偷偷用小刀划伤自己的胳膊。
有一天,小美的妈妈发现了那些划痕,虽然难以置信,但是在小美的要求下,还是带她来精神科就诊了。
经过详细诊疗,小美存在以下问题
-
抑郁症状。小美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、兴趣和精力体力下降,附加症状包括食欲和睡眠改变,经常会有无用、无望、自责、自罪感,注意力不集中,有自伤和自杀的想法和行为。
-
焦虑症状。经常有各种担忧,害怕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发生,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,如心慌、手抖、胸闷、头晕、尿频等。
1.调整心态,接受现实。小美的父母对女儿寄予厚望,无法接受女儿患有抑郁症的事实。他们坚持认为,小美是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假装抑郁,或者是被周围同学带坏的。在了解到抑郁症相关知识后,小美的父母终于能够直面问题,开始帮助小美治疗疾病。
2.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,帮助孩子早日康复。医生与家长进行详细沟通,除了给小美服用抗抑郁药物,还带她做心理治疗、家庭治疗。家长也进行积极调整,包括降低压力和期望,不再要求小美必须考名校,只要小美快乐成长就好。在给小美安排业余活动方面,也更多地尊重小美的想法。家长和老师积极沟通,老师也表达了对小美平时努力的肯定,对她的状态更加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