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发布日期:2025-05-06
- 来源:管理员
- 浏览量:0次
阳光明媚的一天,5岁男孩小明在自家院子里玩耍。小明家养了一只小猫,它正在阳光下打盹。小明对小猫充满了好奇,他蹑手蹑脚地靠近它,试图去抓小猫的尾巴。不料小猫突然咬伤了小明的胳膊,小明的皮肤瞬间可见多个尖细的小伤口,并不断往外渗血,小明疼得哇哇大哭起来。
听到哭声的小明妈妈立刻从屋里跑出来,慌乱之后她迅速冷静下来,边安抚小明边查看伤情,然后按照之前学习的急救知识,为小明处理伤口:她先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了小明的伤口,然后用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,随后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按压止血。处理完毕后,她带小明前往附近的医院,接受进一步的治疗。由于小明妈妈处理得当,小明很快康复了。
由于动物口腔里的微生物复杂多样,被动物咬伤后容易受到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感染。葡萄球菌、链球菌、厌氧菌等病原体会导致伤口化脓、红肿、疼痛,出现发热等症状,甚至可能引发全身性感染,如脓毒症和败血症。如果被海洋里的鱼虾类划伤,还可能受到海洋弧菌的感染,若处理不及时,会严重感染甚至死亡。
破伤风也是可能出现的一类感染,死亡率极高。对于已经按照免疫接种程序接种,没有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,其机体已经有了破伤风抗体,不用太担心。
如果被带有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,会有一定概率感染狂犬病病毒。这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疾病,一旦发病,死亡率接近100%。
调查数据显示,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犬和猫是最常见的致伤动物,它们也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。因此,狂犬病病毒暴露后的处置至关重要。
人体在感染狂犬病病毒后,通常不会立即出现症状,潜伏期一般为1至3个月。对于狂犬病,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,病死率接近100%,预防至关重要。
狂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咬伤、抓伤,舔舐皮肤破损处,以及开放性伤口、黏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。
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手段是接种疫苗。对于宠物而言,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,可以大大降低其携带病毒的风险。对于高风险人群,如从事狂犬病研究或接触狂犬病患者的工作人员、兽医、动物收容机构工作人员等,或者计划前往狂犬病流行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人员,可以进行暴露前免疫,在第0、7、21(或28)天各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。对于经常喜欢和小动物玩耍的儿童,提前进行主动全程狂犬病疫苗接种也是一个好办法。
对于被动物咬伤的孩子,若判定属于狂犬病病毒暴露者,一定要按照“四针法”“五针法”或者再次暴露后处置的免疫程序及时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。属于Ⅲ级暴露时,伤口还需要局部浸润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、单抗等被动免疫制剂。
部分野生动物是狂犬病病毒的主要宿主,而野外环境下难以判断其是否携带狂犬病毒。为预防狂犬病感染风险,建议大家在户外旅游时,切勿主动接触野生动物,与它们保持安全距离,守护自身健康。
编辑丨甘肃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、奔流新闻
审核丨一审 李海波
审核丨二审 杨晓梅
审核丨三审 苏亚平